有句話在網上廣泛流傳:“風里雨里,等你的也許不是家人,而是外賣小哥。”
但正是這個穿梭于城市大街小巷、被稱為“拿生命送外賣”的群體,在社會上不斷刷著“存在感”,在權益保障上卻成為“隱形人”。遇到工傷事故,外賣小哥常常陷入“用生命裸奔”的境地。
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常委、民革中央副主席、民革上海市委會主委高小玫再次用提案為這一群體鼓與呼,建議創新工傷保險制度,保障外賣小哥等新業態從業者權益。
2018年全國兩會期間,高小玫曾提交提案,建議加大“互聯網+”下網約工勞動保障力度,從法律、社保、醫保、工傷等角度提出具體建議,得到多方關注和重視回應。今年兩會,高小玫把提案視角進一步聚焦,圍繞新業態從業者最為緊迫的工傷保險缺失問題,力求提出更有針對性、可行性的建議,供有關部門決策參考。
2017年我國數字經濟相關就業人數達到1.71億人,其中新業態從業者是增長最快的群體。高小玫調研發現,目前新業態從業者的工傷保障主要面臨三大問題;一是新業態從業者工傷保障訴求突出,平臺從業者、網約工具有高職業傷害風險,相關糾紛已在各地法院成為快速增加的新型訴訟;二是現有工傷保障規定存在制度障礙,新業態顛覆了傳統的勞動關系概念,從業者難以加入城鎮職工保險獲得現行制度性工傷保障,而以自由職業者身份得到的保險并不包含工傷保險;三是現有的替代性措施不足以提供工傷保障,如平臺企業代為購買的商業保險,賠付標準低于工傷保險條例的相應等級,也無法得到與工傷保險銜接的工傷保障待遇。
改革創新適合新業態從業者的工傷保險制度,是高小玫最為看重的建議。她表示,我國對靈活就業人員工傷保障制度試點已有十余年基礎,從優化我國工傷保險制度出發,宜采取“南通模式”思路,將新業態從業者納入現行的工傷保險統籌管理, 由從業者個人繳納保費,可考慮不同行業做分類收費并按以支定收等原則確定費率,但對接相關社保體系,加入工傷保險即可獲得工傷保障待遇?!敖ㄗh擴大‘南通模式’試點,尤其在北京、上海等大型城市試行,直至全國范圍推開?!备咝∶嫡f。
“可探索設立平臺企業專項商業保險?!备咝∶嫡J為,在工傷保障制度改革完善前,商業保險更易實現,可率先發揮階段性保障作用。建議推廣“太倉模式”,設計專項由平臺企業繳納的意外傷害險,作為新業態從業者工傷保障的補充。
高小玫還建議,應積極發揮工會維權保障職能。推動新業態從業者參加工會,由工會發起為加入工會的靈活就業群體提供疾病和意外傷害保險。如上海市成立的“網約工工會”,市總工會推出的《靈活就業群體工會會員專享基本保障》等做法,可予以推廣。(周福志 吳姝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