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水產養殖業高度發展的同時,水產養殖抗生素濫用的現象至今屢見不鮮,不僅影響人類健康,也對水體環境造成破壞,亟待治理。”全國政協委員沈瑾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據《2018中國漁業統計年鑒》顯示,2017年我國水產品總產量為6445.33萬噸,其中養殖產品與捕撈產品的產量比例為76∶24。
“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國的水產養殖在很大程度上仍停留在傳統的粗放型養殖方式。”沈瑾說。
據介紹,為了防治水產品疾病,加快其生長、繁殖,在養殖過程中抗生素被廣泛地使用,直接導致了水產品病害的耐藥性上升、抗生素治療效果降低,又迫使抗生素用量不斷增加,形成了惡性循環。
在沈瑾看來,水產養殖抗生素濫用一方面造成大量抗生素在水產品體內殘留,通過食物鏈攝入人體,給廣大人民群眾的健康帶來隱患,另一方面,水產養殖抗生素的濫用,對養殖水體環境造成了嚴重破壞。
“與此同時,水產養殖抗生素的濫用;給水產養殖尾水處理帶來了極大的挑戰。水產養殖尾水必須經過處理后才能排放。但養殖尾水中的抗生素對部分傳統污水處理工藝中的微生物具有強烈抑制作用,造成反應速率下降、工藝效率降低和處理能力下降,氮、磷去除效率達不到預期效果,從而導致處理后尾水外排水域富營養化爆發的風險加大,對近海排放水域的水質威脅很大。”沈瑾說。
近年來,為減少動物養殖用抗生素對公共衛生安全的影響,農業部在減少養殖產品抗生素殘留方面不斷加大力度進行整治,出臺并實施了《全國遏制動物源細菌耐藥行動計劃(2017—2020年)》和動物及動物產品獸藥殘留監控計劃。
“但由于養殖抗生素的替代乃至退出需要一個較為長期的過程,當務之急應鼓勵水產養殖尾水抗生素治理相關技術、應用的研發;鼓勵水產養殖尾水抗生素治理相關技術、應用迅速轉化推廣。”沈瑾說。
沈瑾表示,還應要求養殖尾水處理后排放,并嚴格控制水產養殖抗生素外排,出臺國家標準或行業性標準,限制外排的養殖尾水中抗生素含量,減少抗生素對自然水體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