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是保障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公平可及最重要的載體。如何進一步完善分級診療制度建設,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如何開展精準健康扶貧,更好地解決因病致貧返貧?如何推進“互聯網+醫療健康”,改善群眾就醫體驗?
3月11日下午,全國人大代表、市政協副主席、蘇北人民醫院醫療集團理事長王靜成作客人民網《兩會訪談》欄目,暢談揚州在這些方面的經驗做法。
關鍵詞:分級診療
合理配置醫療資源的重要舉措,緩解“看病難 看病貴”
“分級診療,就是各個醫療機構根據各自的功能定位來完成自己的工作,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王靜成表示,這是合理配置醫療資源的重要舉措,對滿足群眾全生命周期健康需求具有重要意義。
據介紹,目前分級診療制度還存在基層醫療服務能力不足、醫聯體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區域一體化急救體系建設滯后、分級診療信息化建設不足等問題。“要推進分級診療高質量發展,必須進一步突出政府主導作用,大力提升基層醫務人員薪酬水平,積極推進醫保支付方式改革,以醫聯體建設為抓手,大力提升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著力推進區域一體化急救體系建設等。” 王靜成說。
王靜成表示,揚州正在打造“健康中國的揚州樣本”,在全市組織建設了18家農村區域性醫療衛生中心,從財政投入、人才培養、信息化建設等方面推出“組合拳”,配齊醫療設備,提升硬件設施,同時通過政府主導,打破區劃限制整合資源要素,推動農村區域醫療衛生中心和三甲醫院進行緊密聯系,努力實現醫療資源的統籌利用,讓群眾享受實實在在的“醫改紅利”。
王靜成認為,分級診療實施以后,如果說真的成功了、到位了,那大醫院門庭如市、人滿為患的現象就應該解決,基層老百姓看普通疾病、一般疾病就應該在基層醫院完成,對緩解“看病難、看病貴”將發揮巨大作用。
關鍵詞:精準健康扶貧
采取靶向治療,切斷貧困與疾病之間的惡性循環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對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進行了一系列部署。“健康扶貧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鍵。”在訪談中,王靜成認為,據統計,2018年全國有190.5萬戶因病致貧、返貧的貧困戶脫了貧,占貧困戶總戶數的40.1%。目前,全國農村貧困人口還有1600萬,其中因病致貧、返貧占40%以上。而且,不同于其他致貧因素,難以做到一次性消除。“這需要采取靶向治療,切斷貧困與疾病之間的惡性循環。”
今年兩會期間,王靜成帶來了“關于全力推進精準健康扶貧工作的建議”。他建議,國家及地方應設立專門機構協調領導實施健康扶貧工作;進一步完善精準扶貧政策,構建科學的因病致貧人口識別體系;針對貧困群眾,提高門診和住院報銷水平,提高醫療就診標準;加強貧困地區急診急救能力建設,實施精準健康管理,讓疾病“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關鍵詞:“互聯網+醫療健康”
針對群眾就醫過程中的“堵點” “痛點”,讓百姓少跑腿、數據多跑路
“加快在各行業各領域推進‘互聯網+’”“加快建立遠程醫療服務體系”……,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這幾句話讓王靜成興奮不已,他說,創新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就是針對群眾就醫過程中的“堵點”和“痛點”,讓百姓少跑腿,數據多跑路,提升便民服務能力,著力解決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我們正在積極推進互聯網等信息技術在醫療健康領域應用,鼓勵醫療機構拓展服務空間和內容,充分釋放政策紅利,持續激發‘互聯網+健康’創新發展的動力活力。”
“‘互聯網+健康’的主要應用方向一是利用信息化技術對醫療服務流程進行優化,二是做好遠程醫療服務,三是推動人工智能等技術與醫療服務的深度融合。”王靜成說,這樣可以為群眾提供一體化、連續化的服務體驗,提升邊遠、農村等資源相對匱乏地區的服務可及性,推動醫學模式的變革。
據王靜成介紹,蘇北醫院在急診、預約掛號繳費、取藥、檢查、辦理入院等全流程環節都已經深度推動“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比如在取藥環節,過去是‘人等藥’,現在是‘藥等人’,我們引進了兩臺國內先進的全自動發藥機,患者交費后處方信息傳輸到電子藥架,患者到窗口刷卡即可取藥。在檢查環節推行分時段預約,患者檢查時間精確到幾點幾分,減少了患者在院內無效等待時間。我們還搭建了醫聯體‘影像云’遠程會診平臺,讓人人享有公平可及的健康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