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齡前兒童處于個性傾向和道德觀念形成的萌芽時期,是培養良好品德行為的黃金時代,對學齡前兒童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是幼兒德育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一環。通過調研發現,當前學齡前兒童愛國主義教育還存在“四多四少”的問題:
一是灌輸式說教多,體驗式感知少。大多數老師開展愛國主義教育都是根據傳統和慣例照本宣科,不知道如何把抽象的愛國主義的認知傳導給孩子,無法用生動活潑的方式讓幼兒認知國家的概念和意義,無法通過切身的體驗讓幼兒感知愛國情感,忽視了教育過程中幼兒的心理感受,導致學齡前兒童愛國主義教育言語說教居多,活動方式較為單一。
二是應景式活動多,滲透式養成少。由于沒有系統的學齡前兒童愛國主義教育教材,教育教學的系統性、條理性差。不少幼兒園的愛國主義教育常常采用關鍵節點應景或心血來潮惡補的方式,比如單純借助國慶節、建軍節等重要時間節點開展“契機式”愛國主義教育,而忽視了愛國主義養成的長期性、持續性和滲透性。
三是傳統教育內容多,時新教育內容少。傳統愛國主義教育中部分內容隨著時代發展呈現出一定的局限性。如雷鋒、黃繼光、董存瑞等傳統愛國主義英雄故事,時代背景的遙遠與學齡前兒童知識儲備的缺乏,使得這些動人故事難以達到應有的教育效果。而一些新時代生動、鮮活的身邊故事,更可親可感可接受,卻沒能及時融入教材、走進課堂。
四是園內教育多,家庭、社會配合少。幼兒愛國主義教育需要老師、家庭和社會的相互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然而,許多家長忙于社會事務和家庭瑣事,甚至還有極少數家長言論舉止不當,不能以身作則,無法給予幼兒正面影響。社會多元走勢下的傳媒和文化作品良莠不齊,也會弱化幼兒園的愛國主義教育效果,影響幼兒愛國精神的培養。
建議:
一是強化頂層設計,完善課程體系。學齡前兒童愛國主義教育是構建大中小幼一體化德育體系、加強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著眼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培養未來希望這一目標,強化學齡前兒童愛國主義教育的頂層設計,完善《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增加對幼兒德育工作的指導意見,使學齡前兒童愛國主義教育具有較強的指導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二是把握教育規律,注重循序漸進??梢越Y合幼兒的年齡特點確定教育主題,在各年齡班進行不同層次的愛國主義主題教育活動。按照由近及遠,從具體到抽象的教育邏輯,讓幼兒從愛家庭、愛家人到愛家鄉、愛祖國。同時注重發揮環境的教育功能,把愛國主義教育與幼兒園環境創設融合在一起,實現愛國主義教育空間的擴展和外延。
三是把握時代脈搏,豐富教育形式。強化相關教材編寫和課程體系建設,增添富有時代特色、喜聞樂聽、容易接受的新時代內容,提升愛國主義教育的系統性、科學性和規范性。開發適合幼兒的愛國主義教育精品讀本、繪本。打造愛國主義教育新媒體平臺,如借助“學習強國”平臺拓展教育資源等方式,為學齡前兒童愛國主義教育提供豐富的載體。依托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開展游戲化課程,激發兒童的參與興趣,陶冶兒童的愛國情感。
四是強化家園共育,形成育人合力。通過建立家園共同發展委員會,加強家園溝通,使家長充分認識到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性及自己的角色定位。借助微信公眾號、微信群等平臺將幼兒園開展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熱點話題討論等告知家長,邀請家長配合開展教育。開展親子主題活動,調動家長主動參與愛國主義教育的積極性。大力突出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促使濃郁的愛國主義良好社會風尚的形成,推進幼兒園、家庭、社區愛國主義教育一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