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間,我國探索開展了“三線一單”(即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生態環境準入清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建設,取得長足進展和明顯成效。2020年底,全國31個省(市、區)的“三線一單”成果已全部通過生態環境部審核。加快推進“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落地落實,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積極實踐,是推進“十四五”時期生態環境政策改革的重點,更是提升生態環境治理能力,推動精準、科學、依法治污的重要舉措。
當前,在“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建設過程中仍存在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一是國家層面尚需給予法律保障。一些省份已將“三線一單”納入當地省區環境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但在國家層面,“三線一單”法制化建設工作仍在推進過程中,不利于全國“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的建立和推廣應用。二是管理制度體系仍需進一步完善。“三線一單”工作起步較晚,相關配套的管理政策、法律法規尚不完善,管理制度體系建設的頂層設計工作仍需加強。三是應用渠道尚需進一步拓展。目前,各地“三線一單”成果在支撐國土空間規劃、重大工業項目引進、項目環境管理等工作方面取得初步成效,但在全面應用實施還有待進一步開拓創新。
“十四五”時期,進一步強化空間資源優化配置、守牢底線是新挑戰,要實施好空間的生態環境屬性差異化管控,需要在“十三五”時期的基礎上進一步健全生態環境空間管控政策體系。以生態環境系統質量、功能、承載的空間差異性特征為依據,科學構建“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提升生態環境保護管理系統化、科學化、信息化、精細化管理水平,有力服務精準、科學、依法治污。為此建議:
一、加快推進“三線一單”法制化建設工作
結合國家相關立法計劃,建議將“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納入正在修改的《環境影響評價法》,為強化生態環境空間管控政策、源頭預防體系、支撐生態環境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法律支撐。下一步,繼續推動“三線一單”納入《環境保護法》、黃河保護立法等法律法規。
二、加快完善“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建設
強化政府生態環境部門與自然資源部門協同配合,做到相關法定數據共享、共用,及時更新,夯實科學基礎,盡早形成全國生態環境管控分區體系。力爭在“十四五”期間,以支撐生態環境治理能力現代化為導向,在國家和地方建立較為完善的“三線一單”技術體系、政策管理體系、數據共享系統和成果應用機制。
三、強化“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落地應用
將污染源普查、環境調查、環境監測、環境準入、排放清單、排污許可、執法審批數據與“三線一單”和功能區劃成果融合,形成“三線一單”數據標準、技術規范、配套規整和管理政策,整體提升生態環境綜合管理水平。強化“三線一單”對“六穩”“六保”的服務作用,為地方立法、政策制定、規劃編制、執法監管、產業準入等工作提供指導,為地方發展綜合決策提供依據。